
大小:
下載:1200次
分類:書法篆刻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漢篆名碑《袁安碑》大圖及釋文簡介
東漢篆書碑刻,全稱《漢司徒袁安碑》。東漢·永元四年(92)立。碑石已殘,每行末一字及碑額均已損佚,現(xiàn)存碑石高1.39米,寬0.73米,文共十行,滿行存十五字,有穿在五六行之間、正當碑中。現(xiàn)藏河南省博物館。
袁安碑是一件極為罕見的用篆書寫就的漢代墓碑。碑文共10行,滿行存15字,內(nèi)容主要記載袁安的生平,與《后漢書·袁安傳》基本相同,但較簡約。碑上有圓形碑穿在第五、六行之間,正當碑中,為漢碑之所僅見。由于該碑發(fā)現(xiàn)較晚,字口鋒穎如新,書法渾厚古茂,雄樸多姿,線條纖細婉轉(zhuǎn),體態(tài)遒勁流暢,飄逸圓融中盡顯端莊方正,是漢代篆書的典型代表。現(xiàn)代書家費聲騫評《袁安碑》:“此碑筆畫瘦勁,纖而能厚,結(jié)體寬博,運筆圓勻,碑字清晰,可供學(xué)篆取法善本。”
和那時的其他碑刻一樣,《袁安碑》是一塊沒有署上作者姓名的無名氏作品。關(guān)于這塊碑刻的篆書特色,啟功先生曾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評價:“字形并不寫得滾圓,而把它微微加方,便增加了穩(wěn)重的效果。這種寫法,其實自秦代的刻石,即已透露出來,后來若干篆書的好作品,都具有這種特點。”
由此可知,為了增加穩(wěn)重的藝術(shù)效果,《袁安碑》有著它“微微加方”的個性特征。如“司徒公汝南”等字,除了“公”字偏方以外,其他都以方而偏長為主,這就不僅穩(wěn)重,而且又著實的有點兒峻拔了。行筆的線條,篆書崇尚“婉通”。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袁安碑》上的哪一個字的哪一筆,都顯示了一種曲筆婉暢,直筆流通的美韻。值得注意的是,和以《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為代表的秦篆相比較,在用筆上,漢篆還一變秦篆的圓轉(zhuǎn)整飭為微微帶上些提按和方折的味兒,如碑中“汝”字“水”旁中間一筆偏于中上部分的略略提起,“授”字“扌”旁短橫和“受”旁“一”的轉(zhuǎn)折變方,就是很明顯的幾處。
然而不管是字的結(jié)體也好,用筆也好,它們終究是統(tǒng)一于整個書法文字造型中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微微加方”的字形加上婉轉(zhuǎn)流暢的線條,顯得剛健中含婀娜。而婉轉(zhuǎn)流暢的線條結(jié)合“微微加方”的字形,則又于流美中略見挺朗。由于《袁安碑》在線條上做了某些提按、方折的處理,因此就其總的藝術(shù)效果來說,筆畫圓潤,線條流暢,骨力勁拔,柔中帶剛,字體方正,結(jié)構(gòu)嚴整,端莊雍容,穩(wěn)重樸素,是漢代小篆書法的杰作,在漢代小篆中堪稱第一。
袁安碑大圖及釋文
司徒公汝南女
陽袁安召公。授
《易》孟氏(學(xué))。永平
三年二月庚午
以孝廉除郎中。
四(年 )十一月庚
午除給事謁者。
五年四月乙(亥)
遷東海陰平長。
十年二月辛巳
遷東平(任)城令。
十三年十
二月丙辰拜楚
郡(太)守。十七年
八月庚申
徵拜河南尹。(建 )
初八年六月丙
申拜太仆。元和
三年五(月)丙子
拜司空。四年六
月己卯拜司徒。
孝和皇帝,
加元服,詔公為
賓。永元四年(三)
月癸丑薨。閏月
庚午葬。
東漢《袁安碑》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