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573次
分類:書法篆刻
文震孟行書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作品欣賞
文震孟行書 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 書法作品欣賞 陶弘景書法 文震孟 文震孟書法
- 支 持:
- 分 類:書法篆刻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573次
- 發 布:2023-05-08 08:19:36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文震孟行書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作品欣賞簡介
【法書欣賞】
明 · 文震孟 行書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明 文震孟 行書陶弘景答謝中書
作品鑒賞
文震孟(1574-1636),明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徵明曾孫。生而奇偉,眉棱上指,目光射人,與世所傳文信國像無異。年五十始成進士,為熹宗改元之歲,廷對大魁天下。崇禎初拜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卒年六十三,謚文肅。書跡遍天下,一時碑版署額與徵明埒。
文震孟書法用功最深,成就則以行書為最大。其書體灑脫奔放,又嚴于法度,所謂沉著即落筆不茍,點畫精到,深有意態;所謂“痛快”,即用筆迅疾,淋漓酣暢,筆力勁健,氣勢磅礴。文震孟對書法的布局、結構、用筆,有著其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即強調在統一中力求變化,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此《行書陶弘景語》在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部的完美,作書時能夠瞻前顧后,前后呼應。書寫前意在筆先,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其用筆特點在于善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于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書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
款識: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有能與其奇者。右陶弘景語。戊午午日閑書于清瑤嶼。文震孟。
作品資料
作者 文震孟
尺寸 28×47.5cm
作品分類 中國書畫>書法
創作年代 1618年作
估價 RMB 240,000-260,000
成交價 RMB 391,000
專場 古代書法專場
拍賣時間 2014-06-03
拍賣公司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4春季拍賣會
款識:右陶弘景語,戊午午日閑書于清瑤嶼,文震孟。
鈐印:文起、清瑤嶼、竺鄔
鑒藏印:苦篁齋真賞、良齋審定
出版:
1.《宋元明清法帖墨跡》P53,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2.《明清書法遺珍》P67,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年。
注:謝稚柳、陳佩秋伉儷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