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334次
分類:書法篆刻
唐·張増《唐贈楊州大都督段府君神道碑銘》宋拓本/高清附釋文
唐代書法 張増書法 唐贈楊州大都督段府君神道碑銘 宋拓本 張増 張増唐贈楊州大都督段府君神道碑銘
- 支 持:
- 分 類:書法篆刻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334次
- 發 布:2023-05-29 09:58:55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唐·張増《唐贈楊州大都督段府君神道碑銘》宋拓本/高清附釋文簡介
張增《段行琛碑》,全稱《唐贈楊州大都督段府君神道碑銘》又名《段府君神道碑》。楷書,張増書,李同系篆額。有唯一的宋拓本存世,原為何紹基舊藏,后流入日本,藏三井文庫。此為日本二玄社出版《原色法帖選-45》。
段行琛曾擔任洮州司馬,后來因為兒子段秀實而獲贈揚州大都督。《段行琛碑》原石還在陜西千陽縣草碧鎮上店村的馮灣嶺下。老碑立在松林之下,高大,敦實,滄桑,久遠。碑首一石鑿成,通高3.5米,圓首,首高1.3米,寬1.3米,厚0.35米,高浮雕,圭額,纂書“唐贈揚州大都督故段府君神道之碑”九字。碑陰楷書,但風化嚴重,大多數字跡已經模糊不清,無從辨識。 碑的四周,蔓草橫蕪,除了這棵看起來很有些年頭的松樹相伴外,別無他物。這個地方就是段秀實段太尉家的祖墳,段太尉的祖父輩幾代人都埋在這里,但一千多年過去了,墳早就不在了,只有這塊還矗立在這兒,成為段氏祖墳遺留下來的標志。
【釋文】釋文較長,見圖片下方;全文附文章底部。
::膺(yīng ) 1.胸。2.接受;承受。3.伐;打擊。
::於(yú ) 古文同“于”。
::濬(jùn ) 疏通或挖深水道。
::羆(pí ) 熊的一種。即棕熊。
::賁(bēn ) 形容盛裝的樣子。
::遘(gòu ) 相遇;碰上。
::汧(qiān ) 汧陽,地名,在陜西,今作千陽。
::璘(lín ) 玉的光彩。
::蕘(ráo ) 1.柴草。2.打柴。也指打柴草的人。
張増《段行琛碑》
二玄社/原色法帖選-45
▼
【1】唐贈楊州大都督段府君神道碑銘;朝請郎撿校尚
【2】書刑部員外郎,兼鳳翔少尹侍,御史賜緋魚袋張增書。
【3】巨唐大歷己未歲春正月,段府君之子四鎮北庭涇原鄭潁等
【4】州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御史大夫張掖郡王曰秀實,琢貞
【5】石,光昭先考,展孝思,旌休烈也。夫流浚者其源長,德充者其后
【6】大。更八姓而丕膺五福,府君其人焉。君諱行琛,字行琛,宗周柱
【7】史垂其裔,前漢都尉昌其業,大尉之威懷戎落,驃騎之光啟
【8】冀方。四燕兩魏,高位碩德,扶疏於史牒者,向二百人。以至高門平
【9】原忠武王孝先,弼亮北齊,奄荒東夏,恢武經而抗衡西帝,揆文
【10】教而標尹南宮。曾祖德濬,初罹否運,播遷隴坻,度地肯堂,郁為
【11】望姓,在周辟奉朝請,入隋值文林館,靖恭厥位,獲沒先朝。大
【12】父操,握機未發,早齡即世。考達,從調夏官,藝極龍豹,致果為毅,
【13】職統熊羆,皆保家之良主。府君生知六行之美,學究三經之奧,
【14】既齒鄉賦,高甲科,簡修獨耀於錦衣,從事仍屈於黃綬。學有
【15】著位,我實當之;郡有子弟,我實誨之。自隴及岐,鼎新儒行,雖東
【16】里子產,西蜀文翁,誠存物應,蓋未之比。厥有成績,聞於家邦,
【17】厭名位而知止,賁邱園而用晦。我國家雖右斷匈奴之臂
【18】時修大刑於絕漠之表,旁求百夫之特,永清萬里之外。府君顧
【19】謂子張掖王曰:「爾居能服勤,性成惟孝,出可承命,游且有方。虎
【20】穴不探,龜組何獲?爾之元昆介弟,可以供指使;我之先人遺業
【21】可以終馀齒。忠不擇事,安實敗名,因割慈以激昂,俾宣力以勤
【22】遠。」君子謂府君知有愛子之道矣。王投筆占募,馳驛徂征,坐
【23】籌必勝之略,動獲前禽之利。洎王宦登通貴,佐律副軍,銀章已綰,玉
【24】關未入。府君溫其在邑,樂且有儀。九流百氏,經目輒誦;四憂十
【25】義,因心必達。然猶深居自琛,與物為春,希言中倫,知幾其神。內
【26】葆光以恬真,外行簡以倚仁。子獲奉親之祿,欲養而不待;身寄
【27】有涯之生,遷化而無怛。天寶九載,夏之季序,遘疾於汧陽御史
【28】里之第。乙酉,奄歸無物,其年于斯七十五稔。夫人樂平狄氏,吳
【29】山縣丞哲第六之女,心婉志柔,靜專動直,承筐而繁衍其實,主
【30】奠而敬恭無忒。下壽初登,先時永逝。門子祥潁、仲子秀成、季子
【31】同潁等,柴立長號,稽謀宅兆。明年春孟序辛亥,遷皇祖及諸父
【32】之無后者,偕葬於隴山東麓柏谷掌,次列五墳,同施一域,送終
【33】之禮備矣。屬歲旅天朔,塵驚薊門,徵會沙場之右,殄殲鐵額之
【34】丑。王飛郵及國,擗地崩心,夷兇難遂於情理,哭墓復隨於軍
【35】正。既清海裔,又牧回中,一位疲人,薦彰丕績。廣德二年秋九月
【36】乙未,詔追贈府君秘書省著作即夫人太原縣太君恩深
【37】歿后之寵慶表生前之訓。上又以王翊亮三節,綏御七戎,致
【38】位崇獨坐之班,成軍雪多壘之恥。大歷十年夏五月,詔加贈
【39】府君婺州刺史,夫人太原郡太夫人。十一年冬,舊使尚書左仆
【40】射扶風郡王馬璘遘疾彌留,表王請貞師律,詔仍遷御史大
【41】夫。既操二重之權,克施五利之策,平涼安定,曲荷其亭育;先零
【42】罕開,遙服其威信。四封無聳,三務有成。十三年五月,命朝丹
【43】禁,面疆戎索。帝曰:「朕翁孫也。俾寫真麟閣。」稿拔而遣焉。及季
【44】夏壬寅,又贈府君揚州大都督,夫人忻國太夫人。榮親揚名,二
【45】美兼著。《傳》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詩》曰:「維其有之,是以似之。」見
【46】於府君矣,雖封植無改,而銘頌未刻,過聽謬采於芻蕘,修詞愧
【47】陳于質要。銘曰:於穆端士,神所勞矣。貞惠資身,義方訓子。育德
【48】無倦,徇名知止。宜其後昆,式是繁祉。繁祉伊何?後昆則然。西服
【49】戎胡,東定幽燕。殊績克著,湛恩上延。贈光三錫,慶洽重泉,熊軾
【50】增寵,牛岡啟繇。北控涇源,西憑隴岫。列塋如始,紀石增舊。淑德
【51】清婉,終矢永茂。大歷十四年閏,五月庚午朔十,三日壬午建。
【52】朝議郎行鳳翔,府天興縣尉李同系篆額。
張増《段行琛碑》
釋 文
▼
唐贈楊州大都督段府君神道碑銘;朝請郎撿校尚書刑部員外郎,兼鳳翔少尹侍,御史賜緋魚袋張增書。
巨唐大歷己未歲春正月,段府君之子四鎮北庭涇原鄭潁等州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御史大夫張掖郡王曰秀實,琢貞石,光昭先考,展孝思,旌休烈也。夫流浚者其源長,德充者其後大。更八姓而丕膺五福,府君其人焉。君諱行琛,字行琛,宗周柱史垂其裔,前漢都尉昌其業,大尉之威懷戎落,驃騎之光啟冀方。四燕兩魏,高位碩德,扶疏於史牒者,向二百人。以至高門平原忠武王孝先,弼亮北齊,奄荒東夏,恢武經而抗衡西帝,揆文教而標尹南宮。曾祖德濬,初罹否運,播遷隴坻,度地肯堂,郁為望姓,在周辟奉朝請,入隋值文林館,靖恭厥位,獲沒先朝。大父操,握機未發,早齡即世。考達,從調夏官,藝極龍豹,致果為毅,職統熊羆,皆保家之良主。府君生知六行之美,學究三經之奧,既齒鄉賦,高甲科,簡修獨耀於錦衣,從事仍屈於黃綬。學有著位,我實當之;郡有子弟,我實誨之。自隴及岐,鼎新儒行,雖東里子產,西蜀文翁,誠存物應,蓋未之比。厥有成績,聞於家邦,厭名位而知止,賁邱園而用晦。我國家雖右斷匈奴之臂時修大刑於絕漠之表,旁求百夫之特,永清萬里之外。府君顧謂子張掖王曰:「爾居能服勤,性成惟孝,出可承命,游且有方。虎穴不探,龜組何獲?爾之元昆介弟,可以供指使;我之先人遺業可以終馀齒。忠不擇事,安實敗名,因割慈以激昂,俾宣力以勤遠。」君子謂府君知有愛子之道矣。王投筆占募,馳驛徂征,坐籌必勝之略,動獲前禽之利。洎王宦登通貴,佐律副軍,銀章已綰,玉關未入。府君溫其在邑,樂且有儀。九流百氏,經目輒誦;四憂十義,因心必達。然猶深居自琛,與物為春,希言中倫,知幾其神。內葆光以恬真,外行簡以倚仁。子獲奉親之祿,欲養而不待;身寄有涯之生,遷化而無怛。
天寶九載,夏之季序,遘疾於汧陽御史里之第。乙酉,奄歸無物,其年于斯七十五稔。夫人樂平狄氏,吳山縣丞哲第六之女,心婉志柔,靜專動直,承筐而繁衍其實,主奠而敬恭無忒。下壽初登,先時永逝。門子祥潁、仲子秀成、季子同潁等,柴立長號,稽謀宅兆。明年春孟序辛亥,遷皇祖及諸父之無後者,偕葬於隴山東麓柏谷掌,次列五墳,同施一域,送終之禮備矣。屬歲旅天朔,塵驚薊門,徵會沙場之右,殄殲鐵額之丑。王飛郵及國,擗地崩心,夷兇難遂於情理,哭墓復隨於軍正。既清海裔,又牧回中,一位疲人,薦彰丕績。廣德二年秋九月乙未,詔追贈府君秘書省著作即夫人太原縣太君恩深歿后之寵慶表生前之訓。上又以王翊亮三節,綏御七戎,致位崇獨坐之班,成軍雪多壘之恥。大歷十年夏五月,詔加贈府君婺州刺史,夫人太原郡太夫人。十一年冬,舊使尚書左仆射扶風郡王馬璘遘疾彌留,表王請貞師律,詔仍遷御史大夫。既操二重之權,克施五利之策,平涼安定,曲荷其亭育;先零罕開,遙服其威信。四封無聳,三務有成。十三年五月,命朝丹禁,面疆戎索。帝曰:「朕翁孫也。俾寫真麟閣。」稿拔而遣焉。及季夏壬寅,又贈府君揚州大都督,夫人忻國太夫人。榮親揚名,二美兼著。
《傳》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詩》曰:「維其有之,是以似之。」見於府君矣,雖封植無改,而銘頌未刻,過聽謬采於芻蕘,修詞愧陳于質要。銘曰:於穆端士,神所勞矣。貞惠資身,義方訓子。育德無倦,徇名知止。宜其後昆,式是繁祉。繁祉伊何?後昆則然。西服戎胡,東定幽燕。殊績克著,湛恩上延。贈光三錫,慶洽重泉,熊軾增寵,牛岡啟繇。北控涇源,西憑隴岫。列塋如始,紀石增舊。淑德清婉,終矢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