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span>
下載:426次
分類:書法篆刻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蔡襄楷書晝錦堂記碑簡介
蔡襄楷書晝錦堂記碑
《晝錦堂記》之碑,題署“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歐陽修記”“端明殿學士、尚書禮部侍郎蔡襄書丹”“尚書刑部郎中、知制誥邵必題額”“治平二年三月十三日,太子賓客、知相州趙良規立石,潯陽寋億刊字?!贝吮缓献魍瓿烧呔鶠楸彼蚊?,歐陽修乃當時文壇領袖,蔡襄“工于書,為當世第一”,邵必以“善篆隸”獲譽一時,后世有“三絕碑”之稱。加之韓琦名臣故事,在元代就有“四絕碑”之名。
此碑又稱《相州晝錦堂記》。其文見歐陽修文集,并選入《古文觀止》?!皶冨\堂”是北宋名臣韓琦在至和二年(1055)出知相州時在署衙后院所建的休閑場所之一,反用《漢書·項籍傳》“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句意而為堂名。嘉祐三年(1058),韓琦拜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自此開始長達十年的宰相生涯。歐陽修在嘉祐六年(1061)出任參知政事,成為韓琦最重要的政治盟友之一,期間,韓琦請歐陽修為晝錦堂撰寫碑記。
北宋晝錦堂原址在相州署衙后院,即今河南省安陽市文峰區馬號街高閣寺一帶。南宋范成大在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國沿途所記的《攬轡錄》中記載:“過相州……晝錦堂尚存,金嘗更修飾之?!痹诿鞔环酰ㄚw王府)占據之后,弘治年間彰德知府馮忠在“韓王廟”東側(即今安陽市老城內東南營街路北),按照原規模格局移建了晝錦堂??上У氖?,北宋原刻的《晝錦堂記碑》在元代之前就遭毀滅。現存之碑,乃“至元間再模而刻”,起初置立于大德二年(1298)重修的韓王廟“庭西”(參見元人納新《河朔訪古記》卷中“魏郡部·彰德城中嘉惠曲晝錦坊”條),有論者以為當指元世祖至元(前至元,1264—1294)年間依據宋刻拓本摹刻復立。元代摹刻的《晝錦堂記碑》后又久埋地下,至清代順治年間才重新出土于安陽老城鼓樓西,遂移立于韓王廟,并于乾隆年間建碑亭加以保護?,F存韓王廟旁新晝錦堂碑亭內的《晝錦堂記碑》是元代復刻之碑,而亭外所樹則是近年復制品。
蔡襄(1012—1067)所書《晝錦堂記》在兩宋金石、書史著述中多有提及,如董逌(活動于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廣川書跋》卷十、董史(舊一作董更,主要活動于南宋晚期理宗朝)《(皇宋)書錄》卷中,其中董逌所記“蔡君謨妙得古人書法,其書《晝錦堂》,每字作一紙,擇其不失法度者,裁截布列,連成碑形,當時謂‘百衲本’,故宜勝人也”(《廣川書跋》“晝錦堂記”條),廣為后世人所信據。然而,此碑的宋刻原石拓本聞所未聞,元代重刻之碑的早期拓本也未見傳世。清代以來,李光?!队^妙齋藏金石文考略》卷十三、劉青藜《金石續錄》卷四、畢沅《中州金石記》卷四、武億等《安陽縣金石錄》卷五、王昶《金石萃編》卷一百三十六等均見著錄。本拓系清末舊拓,品相較好,較之現存之碑有多字完整。墨拓部分,連額高約244.5cm,因遭不當裁剪而成上寬114cm、下寬109cm。右下角新鈐“富春方愛龍過眼”“一吟堂所藏兩宋石刻文字拓本之記”朱文二印,左下角新鈐“方愛龍所藏金石書畫”白文印。此碑系蔡襄在治平二年(1065)三月拜端明殿學士出知杭州之前所書,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書碑之作。因為“百納”而成碑形,故而端正謹嚴,現存字形多存顏真卿、柳公權碑版書跡姿態,或許有元人重為摹刻而損失了自然之味。邵必篆額從李陽冰而來,已見宋人篆書裝飾氣象。原碑刻手寋億是熙寧年間(1068-1077)的中書省玉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