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高僧書法作品欣賞

中國歷代高僧書法作品欣賞

中國歷代高僧 書法作品欣賞 高僧書法 中國歷代高僧書法

  • 支   持:
  • 分   類:書法篆刻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384次
  • 發   布:2023-07-01 09:20:11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

#中國歷代高僧書法作品欣賞簡介


智永

高僧智永,本姓王,山陰永欣寺僧人,名法極,人稱“永禪師”,陳、隋間著名書法家,是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

常居永興寺閣,臨池學書。閉門習書三十年。初從蕭子云學書法,后以先祖王羲之為宗,在永欣寺閣上潛心研習了30年,所退廢筆頭滿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謂之“退筆冢”。智永成為聲名卓著的書法家。至使求墨寶者絡繹不絕,踏破門檻,不得不用鐵皮裹上,后來,這故事變成了一個典故,叫“鐵門限”。

蘇軾評其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宋米芾《海岳名言》評曰:“智永臨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具備”。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他學鐘繇《宣示表》,“每用筆必曲折其筆,宛轉回向,沉著收束,所謂當其下筆欲透紙背者”。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傳)局部 每頁29.3×14.2厘米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傳)局部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傳)局部

懷素

在草書藝術史上,懷素其人和他的《自敘帖》,從唐代中葉開始,一直為書法愛好者談論了一千兩百多年。懷素,十歲出家為僧,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時在經禪之暇,就愛好書法,貧窮無紙墨,他為練字種了一萬多棵芭蕉,用蕉葉代紙。由于住處觸目都是蕉林,因此風趣地把住所稱為“綠天庵”。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勤學精研,盤、板都寫穿了,寫壞了的筆頭也很多,埋在一起,名為“筆冢”。

他性情疏放,銳意草書,與李白、顏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獻中有關懷素的記載甚多。“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王公名流也都愛結交這個狂僧。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并稱“顛張醉素”。對后世影響極大。

懷素《自敘帖》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字。原跡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局部)

懷素《自敘帖》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字。原跡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局部)

懷素《自敘帖》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字。原跡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局部)

懷素《自敘帖》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字。原跡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局部)

懷素《自敘帖》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字。原跡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局部)

懷素《自敘帖》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字。原跡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局部)

高閑

高閑,【唐】僧。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克精書字,宣宗(八四七至八五九在位)召對,賜紫衣。后歸湖州開元寺終焉。閑嘗好以白紆書真草,為世楷法。其書出于張顛(旭),在唐得名甚顯。嘗草書千文于楮紙上,又書令狐楚詩,真跡石本在湖州。

高閑《千文殘卷》局部

空海(日本佛教僧人)

空海(774年7月27日-835年4月22日),俗名佐伯真魚,灌頂名號遍照金剛,謚號弘法大師,日本佛教僧侶,日本佛教真言宗創始人。曾至中國學習唐密,傳承金剛界與胎藏界二部純密,惠果阿阇梨授其為八代祖。

于公元804年到達中國,并在長安學習密教。806年回國,創立佛教真言宗(又稱“東密”)。著有《文鏡秘府論》、《篆隸萬象名義》等書,保存了不少中國文學和語言學資料。

《聾瞽指歸》(局部),紙本墨書,延歷十六年(797) ,28.3 x 1011.0cm。金剛峰寺藏。

大慧宗杲禪師

大慧宗杲(1089-1163),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字曇晦,號妙喜,又號云門。俗姓奚,宣州(安徽)寧國人。十七歲,出家于東山慧云寺之慧齊門下,翌年受具足戒。先后參訪洞山微、湛堂文準、圜悟克勤等師。宣和年間,與圜悟克勤住東京(開封),大悟后,乃嗣圜悟之法,圜悟并以所著“臨濟正宗記”付囑之。未幾,令師分座說法,由是叢林歸重,名振京師。靖康元年(1126),丞相呂舜徒奏賜紫衣,并得‘佛日大師'之賜號。紹興七年(1137),應丞相張浚之請,住持徑山能仁寺,諸方緇素云集,宗風大振。紹興十一年,侍郎張九成至能仁寺從師習禪,偶論議朝政;其時秦檜當道,力謀與金人議和,張九成則為朝中之主戰派。秦檜大權在握,竭力斬除異己,師亦不得幸免,于十一年五月褫奪衣牒,流放衡州(今湖南衡陽),其間集錄古尊宿之機語及與門徒間商量討論之語錄公案,輯成“正法眼藏”六卷。紹興二十年,更貶遷至梅州(今廣東梅州),其地瘴癘物瘠,師徒百余人斃命者過半,然師猶以常道自處,怡然化度當地居民。紹興二十五年遇赦,翌年復僧服。二十八年,奉敕住徑山,道俗慕歸如舊,時有“徑山宗杲”之稱。

師辯才縱橫,平日致力鼓吹公案禪法,其禪法被稱為“看話禪”(即以考察公案、話頭而求開悟之禪法),此與宏智正覺之“默照禪”相輝映。晚年,住徑山,四方道俗聞風而集,座下恒數千人。孝宗歸依之,并賜號“大慧禪師”。隆興元年八月微恙,十日親書遺奏,又書遺偈,擲筆委然而入寂,世壽七十五,法臘五十八。謚號“普覺禪師”。遺有大慧語錄、正法眼藏、大慧武庫等書。嗣法弟子九十余人,較著名者有思岳、德光、悟本、道顏等。

大慧宗杲尺牘,紙本,行書,38.0×65.5cm。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松平直亮氏寄贈)。

無準師范

無準師范(1179-1249),名師范,號無準,俗姓雍氏,四川梓潼(綿州梓潼縣治)人。被譽為“南宋佛教界泰斗”。年九歲就陰平道欽出家,紹熙五年(1194)受具足戒,慶元元年(1196)于成都正法寺坐夏。年二十投育王山秀巖師瑞,時育王山有佛照德光(宋代臨濟宗大慧派僧人)居東庵,空叟宗印分坐,法席人物之盛,為東南第一。師貧,無剃發之資,時人常以“烏頭子”稱之。后至杭州靈隱寺,謁松原崇岳(宋代臨濟宗楊歧派僧人),往來南山,棲止六年。又聞破庵祖先(宋代臨濟宗楊歧派僧人)住蘇州西華秀峰,往依之。不久,至常州(今屬江蘇)華藏寺師事宗演,居三年,復還靈隱。侍郎張茲新創建廣惠寺,請破庵祖先住持,師范亦往侍三年,又隨其登徑山。破庵祖先將寂之時,以其師咸杰(宋代臨濟宗楊歧派僧人)之法衣頂相付之。紹定五年(1232),奉敕住徑山,次年入慈明殿說法,宋理宗深為感動,賜“佛鑒禪師”之號,且賜銀絹,作為徑山寺的修繕之資。淳佑九年(1249)三月十五日,書遺表十余種,三天后示寂。有《無準師范禪師語錄》五卷、《無準和尚奏對語錄》一卷行世。(《續傳燈錄》卷三五、《大明高僧傳》卷八)

無準師范為南宋著名高僧,日本京都東福寺(臨濟宗東福寺派大本山京都五山之一)的開山祖師圓爾弁圓(圣一國師,1202-1280)也出于其門下,無準師范是宋代中日佛教交流代表人物,對中日文化交流的有著杰出的貢獻和深遠影響。

在無準師范的影響下,仁治二年(1241),其弟子圓爾辯圓將《禪院清規》帶回日本。弘安三年(1280)六月一日,以此為藍本,制訂了《東福寺清規》。

圓爾辯圓回國時曾帶回一些無準師范的墨跡,后來他在博多開創承天禪寺時,無準方面又寄贈禪院額字等,因此,有不少無準的手跡留存在日本。特別是其聲名廣為傳播后,入宋僧更是想方設法搜羅其墨跡。據《選佛場額字考》一書所載,僅現存日本的無準手跡就有“自贊頂相”、“印可狀”、“山門疏”、“選佛場”、“潮音堂”、“云歸”等17種。無準眾多的墨跡中,最為茶人珍藏的,是《板渡》。《云州藏帳》是一部記錄最受茶家尊重的松平不昧公茶道具的書籍,其中的寶物部就曾將無準的這一墨跡列入,文化八年(1811)九月附記稱“右九品者,天下名物也,永永大切可致者也(此為日文式漢文,意為“永遠珍貴”)。該墨跡現存于日本國立博物館,昭和二十二年(1947)十二月被指定為國寶。

無準師范《尺牘》,紙本,行書,32.1×100.6cm。曾為著名的茶道家松江藩主松平不昧所藏,現寄贈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圓悟克勤

圓悟克勤(1063-1135),為中國宋代的高僧,四川崇寧人,俗姓駱。出生在世代崇儒的書香門第。十八歲游妙寂院時,見到佛經,愛不釋手,感歎著說:“我前世大概是出家人吧!”乃毅然踏入佛門。

受具足戒后,于成都依圓明學習經論。后至五祖山參謁法演,蒙其印證。與佛鑒慧勤、佛眼清遠齊名,世有“演門二勤一遠”之稱,被譽為叢林三杰。政和初年至荊州,當世名士張無盡禮謁之,與之談論華嚴要旨及禪門宗趣。復受澧州刺史之請,住夾山靈泉禪院。時因樞密鄧子常之奏請,敕賜紫服及“佛果禪師”之號。政和末年,奉詔移住金陵蔣山,大振宗風。后居于金山,高宗幸揚州時,詔其入對,賜號“圜悟”,世稱圜悟克勤。后歸成都昭覺寺。紹興五年示寂,世壽七十三,謚號“真覺禪師”。弟子有大慧宗杲、虎丘紹隆等禪門龍象。曾于夾山之碧巖,集雪竇重顯之頌古百則,編成碧巖錄十卷,世稱禪門第一書,該書原為其弟子宗杲視為秘傳不授之書,以火焚毀,后世重刊。此外有圜悟佛果禪師語錄二十卷。

圜悟克勤《印可狀》,紙本,行書,43.9 x 52.4cm。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松平直亮氏寄贈)。

虛堂智愚(1185-1269),南宋高僧,號虛堂,俗姓陳,四明象山(今寧波象山,《四明茶韻》、《寧波:海上茶路起航地》兩書均誤為鄞州)人。16歲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師蘊出家,先后在奉化雪竇寺、鎮江金山寺、嘉興興圣寺、報恩光孝寺、慶元府(寧波)顯孝寺、婺州云黃山寶林寺、慶元府(寧波)阿育王山廣利寺、臨安府凈慈寺等地修行、住持。度宗咸淳元年(1265)秋,奉御旨遷徑山興圣萬壽寺,為該寺第40代住持。咸淳五年(1269)卒,年85。有《虛堂智愚禪師語錄》10卷,收入《續臧經》,為臨濟宗的重要語錄,集錄虛堂智愚的法語、偈頌、詩文。咸淳十年(1274)十月十一日,慶元府清涼禪寺住持法云禪師撰有《虛堂智愚禪師行狀》。

虛堂智愚《法語》,紙本,行書,28.5×70.0cm。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松平直亮氏寄贈)。

這幅墨跡是虛堂智愚禪師在八十歲左右時,寫給“日本照禪者”的法語(照禪者指學習禪宗的和尚,法語則是講解佛法的文章)。

清拙正澄(1274~1339年),也稱正澄和尚,中國元代福州人,俗姓劉氏。十五歲出家,受戒于福州開元寺。

清拙正澄法語 (局部) 紙本墨書 掛軸 縱32.7 橫101.5 cm

鐮倉時代嘉歷2年(1327) 原由安田新三郎收蔵

日本奈良元代渡日高僧墨跡-清拙正澄法語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收藏

中峰明本

明本禪師(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于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并賜謚“普應國師”。憩止處曰幻住山房。

中峰禪師 《與濟侍者警策》 日本神奈川縣鐮倉市常盤山文庫藏。

一山一寧禪師(1247-1317),號一山,浙江臺州臨海城西白毛村人,俗姓胡。自幼聰明敏悟,先學習天臺教義,因嫌義學支離,轉而奉學禪宗。元大德三年(1299)由如智禪師推薦,一寧禪師奉命作為元朝使節,搭乘日本商船出使日本。一山一寧禪師作為元朝使節赴日,為傳播中國禪宗文化,恢復和推進中日兩國佛教文化友好交往,并對日本的禪學、宋學、文學、書法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從而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山一寧禪師墨跡

了庵清欲,元代的僧人。臺州(浙江)臨海人,俗姓朱。字了庵,號南堂。以墨跡揚名海外。九歲喪父。十六歲從虎巖凈伏出家,試經得度。以希白明藏主之勸,往蘇州開元寺參訪古林清茂,遂契悟而嗣其法。皇慶元年(1312),清茂再住開元寺之際,師乃任入院侍者。其后歸返徑山,任虛谷希陵之后堂首座。另于其師清茂入住建康保寧寺后,任分座第一座。天歷二年(1329)清茂示寂后,退隱于漂水開福寺。元統元年(1333)遷至嘉興本覺寺,居十年,時人尊為東南大法幢,士大夫問道者甚眾,并蒙帝賜金襕衣及‘慈云普濟禪師’之號。后退隱于南堂。至正五年(1345)一度居于吳中(江蘇吳縣)靈巖寺,后遇兵火,輾轉避難,其后退老于欈李亭之北三里處慈云院。至正二十三年八月示寂,世壽七十六。

了庵清欲法語 紙本 行書 27.7 x 73.3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松平直亮氏寄贈)

擔當

擔當是大理明清時期眾多書畫藝術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集詩、書、畫于一身,藝術成就最高的明末清初大書畫家。擔當在大理的30年里,把他所有的才華和智慧傾注于蒼洱之間,精修禪理、詩歌、書法和繪畫,創作了大量的藝術精品,成為禪、詩、書、畫俱精的一代高僧和藝術大師,為后人留下了豐富多彩而又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擔當禪師書畫

憨山禪師

憨山(1546-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縣古蔡淺人(今安徽和縣綽廟先鋒村)。俗姓蔡,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師幼結佛緣,十二歲尋佛金陵報恩寺,十九歲削發為僧,尤其歷經千辛萬苦重修南華寺,影響深遠,被譽為中興祖庭宗師。大師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萬千。明天啟三年(1623)十月十一日,禪師世緣已盡,圓寂于南華禪寺,享年七十八歲。大師的肉身法像現供奉于廣東南華寺內。

憨山大師《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局部)

破山明(1597-1667),俗姓蹇,名海明,號旭東。四川大竹縣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出家為僧。天啟三年(1623年)赴浙江寧波天童寺拜密云為師,受其嫡傳。崇禎五年(1632年)回川。住梁平縣太平寺。破山明精通釋典,能詩善畫,與四川當時高級官吏和文人學士友善。清康熙六年(1667年)圓寂,葬梁平雙桂堂,著有《破山禪師語錄》21卷。

破山明禪師 《草書七言聯》拏云自不容收放 喝月誰能使到行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

八大山人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后削發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

草書五言聯“采藥逢三島 尋真遇九仙”

廣東省博物館藏 資料來自于《中國書法》1998.5

良寬生于1758年、卒于1831年,是日本的一個傳說。日本曹洞宗僧,俗姓山本。字曲,號大愚。越后國(新潟縣)三島郡出云崎人。良寬不看重物質財富,又能文善詩、有極高的書法造詣。

圖為良寬草書《君看雙眼色 不語似無憂》。

弘仁

弘 仁(1610-1664),清畫家。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為僧,字漸江,號梅花古衲。安徽歙縣人。為清初四畫僧之一。擅畫山水,初學宋人,晚法蕭云從、倪瓚,筆法清剛簡逸,意趣高潔俊雅。尤好繪黃山松石,為“新安畫派”創始人,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等四人并稱“新安四大家”。

弘仁 《山水梅花冊題跋》 紙本 安徽省博物館藏

髡殘(1612-1692),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字介邱,號石溪,又號白禿,一號壤,自稱殘道人,晚署石道人,本家姓劉。擅畫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師法黃公望、王蒙,尤近于王蒙。其畫章法嚴密,筆法蒼勁,喜用禿筆渴墨,層層皴擦勾染,厚重而個板滯,郁茂而個迫塞,善寫平凡景致,平淡中見幽深。

工詩文、書畫,擅山水、花卉。山水師法王蒙、黃公望,并汲取董源、巨然、董其昌、文徵明等人畫法。博采眾長,加以發展變化,又能師法自然,于游歷中觀賞體驗名山大川的萬千景象。所畫山水,構圖飽滿,重山復水,繁密中見疏靈,善用禿鋒渴筆畫山石樹木,以濃淡墨渲染,蒼勁凝重中透出豐潤秀逸之致,意境奇僻幽深,得江南山水空濛茂密、渾厚華滋之質。其繪畫在當時名重一時,對后世亦有很大影響,后人將其與石濤并稱二石,又與漸江、朱耷、石濤合稱清初四僧。

髡殘書畫 《層巖疊壑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石濤

石濤(1642一約1707),清代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靖江王朱守謙十世孫,法名原濟,一作元濟。本姓朱,名若極。字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等。廣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揚州。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幼年遭變后出家為僧,半世云游,以賣畫為業。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工書法,能詩文。

石濤《七言詩軸》 紙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清光緒六年(1880年)陰歷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圓寂于泉州。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

弘一法師書法《悲欣交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福利视频757|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五月天丁香久久|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片免费试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达达兔欧美午夜国产亚洲| 国产精品免费αv视频| 99re6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好男人日本社区www| 中文字幕亚洲天堂| 日本在线|中文|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四虎麻豆国产精品| 里番全彩本子库acg污妖王|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视频伊甸园|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播放全免费|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欧美激情性xxxxx|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目中无人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完整电影 |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美女和男生一起差差差|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天天拍拍夜夜出水| youjizz国产| 娇小体积女大战两黑鬼| 三个黑人上我一个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