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357次
分類:書法篆刻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美人董氏墓志銘簡介
董美人墓志高清組圖
美人董氏墓志銘美人姓董,是汴州恤宜縣人。祖識見廣博,在家鄉聲譽卓著。父親董后進人冬董佛子,為北齊涼州刺史,敦重仁厚濟水一帶。董美人體態氣質均文雅人才出眾,氣度英偉馳名于黃河 長恭敬知禮,接待親眷溫順和睦。儀表風采如鮮花吐雅優美,且天生性情柔順嫻靜在家侍奉尊前耀眼的美玉,是庭中流芳的香草。后來嫁 艷,龍鳳交輝。她是階歸蜀王宮中,出則侍奉于禁苑;環佩之姿搖曳于芳林,華服之影輝映于春光。聰明靈慧,慧,雖投壺之戲,也有擲箭似鶴飛的巧手;逢彈棋之局,更有巾角拂棋的妙技。儀容嬌艷,傾國傾城―笑嫣然,千金不換。新妝初成,光照池中玉蓮;對鏡流連,澄徹當窗明月:回眸顧盼,嬌態百轉;裙裾飄曳,香風流蕩。身姿裊娜,瀟灑出塵;體態輕盈,吹花回雪。董美人于開皇十七年(597)二月染病,至七月十四日在仁壽宮山中別墅去世,年僅十九歲。縱然有神農的靈丹仙藥扁鵲的回春妙手,也不能療治她的疾病;何況太上老君的靈醮、山中高士的法術更只能是徒然的空想而已。
可嘆這瑤臺的名卉,忽然凋謝,哀傷這桂花的新蕊,摧折在妙齡.遂于此年十月十二日將她安葬在龍首原上,隴頭荒涼空寂,長夜漫漫無際,舊愛深理于黃泉,嬌妾沉落在幽冥。張帷設燈,希冀神靈現影,可恨我沒有文成將軍的法術;管弦輕奏,泉水噴涌,益發使人懷念姑舒泉下的幽魂,觸處傷感,更生悲懷,乃作銘詞曰:高唐陽臺,伊人已去,孤獨凄絕,踽踽可憐,鮮花耀于芳圃,彩霞絢于遠天,凌波微步,出于洛水;芝蘭茂美,生在瓊田。嘆彼落日,逝水流川,昔年比翼,今成孤棲;本是同心,空馀獨寢。悲風卷起暮日愁云,寒淚沁透雪枕冰綃,悠悠長夜,水無春意,云鬟霧鬢,灑落空棺;黛眉秀目,凝結微塵: t塵.昔汝新人,悲我故老;今我故老,悲汝新人!空馀此心,留 想伊人思念無已,斯人安在,去歲殘春,花臺之畔,同席歡宴,餞花送春;今日清秋,涼夜之時,相思唯我,暗揮殺淚。你的神靈歸依真宅,骸骨埋于地府。依依黃泉路,蕭蕭白楊 飛,墳塋孤清,空山靜寂,松林疏落,月夜涼天。將此墓志掩蓋,讓它在冥間流傳你的苦名,開皇十七年(59),歲在丁已,十月十二日。上柱國、益州總管、蜀王楊秀撰。
《董美人墓志》全稱《美人董氏墓志銘》。隋開皇十七年(597)刻,志高、寬均52厘 厘米,21行,行23字。原石于清嘉慶、道光年間在陜西西安出土,為上海陸君慶官陜西興平時所得,旋歸上海徐渭仁,徐氏十分珍視,遂名其齋曰“隋軒”。咸豐三年 a83)上海小刀會起義期間,原石毀于兵火。原石歸陸氏期間曾以蟬翼法椎拓,此類初拓本俗稱“關中淡墨拓”流傳極稀。歸徐氏后椎拓仍罕,拓本有濃墨、淡墨兩種,代價昂貴,故翻刻較多。志主董美人為隋文帝楊堅第四子蜀王楊秀的愛妃,病逝時年方十九歲。結合志文與史料的記載楊秀于開皇十二年(592)“又為內史令、右領軍大將軍,尋復出鎮于蜀”《隋書》卷四五紋四子傳》。開皇十七年(597)五月,“蜀王秀來朝”·時隋文帝在仁壽宮(均見《隋書·高祖楊秀同時由蜀中前往京師朝帝,而于此年七月病歿于仁壽 本紀)由此推測,董美人乃是隨宮的董美人墓志》的出土,因其精湛的書法藝術,震驚了當時書壇,被推為隋代書法端莊秀美的代表作。清汪教+二硯齋金石過眼錄》評曰:“惟文體婉妙,是陳 隋間手筆。字跡端妍含古意,與歐、虞伯仲,可寶也。響羅振玉跋云:“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到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志石尤稱絕詣, 此志文為楊秀親自撰寫,句法工整,用典精確,文辭綺麗流美。其中描寫 董美人嬌艷婉麗的情態、以及楊秀在其去世后凄哀顧念的文字,華麗動人,具有極強的文學色彩。